到了哈尔滨,自然要去逛中央大街,就像去北京就要去王府井一样。中央大街是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,而作为中央大街标志性的符号,熠熠发光的面包石路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,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过往变迁和兴衰繁盛。其实,这样的石头马路咱沈阳也有。
    11月9日,沈阳文保志愿者“河西发现”向沈阳晚报、沈报融媒记者爆料,在位于中山广场的辽宁宾馆门前,一处破损路面的下方,露出坚硬而整齐的石头马路,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十分相似。经专家考证,这不起眼儿的石头马路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
    中山广场周边现石头马路
    沈阳文保志愿者“河西发现”告诉记者,日前,他在途经中山广场时,位于辽宁宾馆门前的一小块破损柏油路面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在剥落的沥青下面露出了坚硬而整齐的石头马路,与哈尔滨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相似。
    “这种路面是旧社会的产物,因为那时城市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,马蹄对路面损伤很大,所以才使用坚硬的花岗岩来铺路,这也是‘马路’一词的由来。其实,当年中山广场和和平大街这片儿,都是这样的石头马路,直到上世纪70年代,石头马路才逐渐被柏油马路所取代。”文保志愿者“河西发现”说,当年,这些石头并不是钉进路基里的,而是先用白灰、黄粘土、沙子搅拌成“三合土”,铺成路基,压路机反复碾轧平整。之后,铺路工人一块一块将石头有序地摆放在路基上。铺路到此并不算完事大吉,石头之间会有些缝隙,只有再浇灌上沙子、水,这样石头道就夯实不松动了,即使袅娜娉婷的女子走在上面,也不会遭遇高跟鞋塞进石缝或崴脚的尴尬。
    石头马路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
    11月9日,沈阳晚报、沈报融媒记者来到中山广场,在距离辽宁宾馆不远处,记者找到了裸露在外的石头马路,粗略地数了一下,大约有10余块石头裸露。
    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王铁军表示,他之前也曾关注过这处破损路面,并到现场进行查看,从年代上看,石头马路和辽宁宾馆(大和旅馆)是同一时期的产物,甚至很有可能要早于辽宁宾馆。
    据介绍,1907年,日本人将沈阳地区的铁路及附属地划归“满铁奉天事务所”管理,并借口火车站南移,在“满铁附属地”内制定“市街发展规划”,将东至今和平大街,西至铁路的区段,以新建火车站“奉天驿”(今沈阳站)为中心,向两侧分为南十至北七等多条马路,并着手在这个区域内兴建住宅、事务所、商店、邮局、警察署、公园、学校、兵营、神社等建筑。此外,位于铁路西侧至现在的兴工街一段区域,因建有工厂、货场等,也纳入日本人的控制范围。这块区域叫“满铁附属地”,当年是不准中国人进入的。不过,王铁军也表示,虽然用的都是花岗岩,但沈阳的石头马路与哈尔滨中央大街有所区别,沈阳的石头马路用的是石板,而哈尔滨中央大街用的是整块细方石,由于形似面包,哈尔滨人都管它叫面包石。
    沈阳晚报、沈报融媒高级记者白昕文并摄